學齡前兒童的遊戲能力發展
一、遊戲的重要性
每當孩子聽到要學習,都會無聊、提不起勁,但聽到『玩遊戲』都會馬上換上水汪汪、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我們,由此可見孩子對於玩遊戲的動機很高,因為遊戲不僅僅是好玩,對於學齡前們孩子們,遊戲是一種學習方式以及探索世界的最佳途徑,更是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遊戲方式,依照孩子的能力去設計適合的遊戲不僅好玩更能兼具學習效果。
二、什麼是遊戲能力?
遊戲能力是指孩子要能順利的進行遊戲需要具備的能力,包含認知能力、動作能力、社交互動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遊戲能力與兒童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兒童發展來了解孩子的遊戲能力,了解之後就能幫助我們為孩子找到能玩中學、學中玩的好遊戲。
三、不同階段兒童的遊戲能力
0~2歲的小寶貝
動作發展 | 處於感覺動作期,主要任務是認識身體和接收環境刺激。 喜歡操作有聲光效果的玩具和重複性高的肢體動作遊戲。 |
認知發展 | 通過肢體動作和感官來理解簡單的因果關係,例如透過追視理解不同移動方式。 |
語言發展 | 一歲開始發展語言能力,開始從無意義聲音轉向仿說。 |
3~4歲的小寶貝
大動作發展 | 能夠自己跑跳跳、爬上爬下、走不平穩的路面。 細動作仍需加強,容易因重心不穩和肌力不足而跌倒。 |
細動作發展 | 能夠自己繪畫塗鴉,握筆姿勢和慣用手尚未確立。 在操作類型的遊戲中,如疊積木、拼樂高,仍有指尖力氣和力道控制的不足。 |
社交互動發展 | 開始進入聯合遊戲的階段,能與同學進行簡單的溝通,但合作能力有限。 |
5~6歲的小寶貝
大動作發展 | 能夠玩指令較長、規則複雜的遊戲。能夠在不同動作之間轉換自如。 |
細動作發展 | 確立慣用手並提高手部的靈活度。前三指的力氣與穩定度增加。 出現更多的手腕動作。 確立慣用手並提高手部的靈活度。前三指的力氣與穩定度增加。出現更多的手腕動作。 |
社交互動發展 | 具備溝通、輪流和等待能力。 |
四、適齡遊戲
年齡 | 遊戲原則 | 遊戲玩法 |
---|---|---|
0~2歲的小寶貝 | 提供不同的感覺刺激,促進孩子的統合與發展。 | 摸不同材質物體。 聽不同的聲音。 輕輕搖晃。 抱緊緊。 |
大動作的、運用肢體的遊戲,如翻身、爬、站、抓握、釋放。 | 認識自己身體及常見的人事物,練習認知及表達,如說名稱摸部位、指物仿說、練習簡單問答。 | |
3~4歲的小寶貝 | 具有挑戰性的大動作遊戲。 | 走在線線上。 跳在格子內。 繞過障礙物。 丟球到籃子。 |
玩兩種以上的感覺遊戲。 | 撐撐爬爬爬轉圈圈。 跳起來拍手。 |
|
使用建構性的玩具,並鼓勵與他人一起玩。 | 一起蓋積木城堡。 一起把娃娃排隊。 蓋停小車車的停車場。 |
|
5~6歲的小寶貝 | 多步驟的、運用不同身體部位的遊戲。 | 手腳爬在線上。 腳走在線上兩手拿書加拼圖。 踩高蹺。 |
靜態的、紙本的操作型認知遊戲。 | 用筆走迷宮。 剪貼形狀。 貼紙黏出形狀再數一數。 |
|
角色扮演遊戲,練習分辨情境與問題解決。 | 老闆與顧客。 老師與學生。 跟著繪本演故事。 |
五、建議與方向
當我們在陪孩子玩遊戲時,若有發現孩子不太會玩符合其年齡段的遊戲,或是在玩的過程中不太順利,可以到診所或醫院進行聯合評估。透過專業的評估、個別化的遊戲治療以及家長的積極參與,孩子將能夠更好地克服困難,快樂遊戲,享受充實的兒童時光。
〈撰文者:竹北適康復健科診所 陳智琪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