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物理治療師教你挑選跑鞋.六個關鍵因素!提升跑步體驗並減少受傷風險
跑鞋的正確挑選方式
我們在選擇跑鞋時,有幾點非常重要,就是可以依據個人的體型、跑步風格、需求和腳型挑選適合的鞋款。
以下是挑選跑鞋時應該要考慮的幾個關鍵因素:
1. 腳型
❚ 扁平足 (Flat Foot):
在跑步時,壓力集中在腳跟及足弓附近,容易出現過度內旋的情況,造成膝蓋、髖關節及下背部的壓力,導致足底筋膜炎、脛骨壓力性骨折、下背痛,所以在挑選鞋子上 :
▪ 「鞋底」選擇厚實且足跟穩定,捏起來不易變形的設計,來緩解足底壓力及減少對膝關節與髖關節的衝擊,另外,鞋底轉折處為前端1/3,若到中段1/2,鞋底則太軟。
▪ 「楦頭」不能太窄,以免過緊造成水泡的產生或引發不適感
▪ 「鞋墊」在內側足弓處,通常需要較好的支撐和穩定性。
▪ 「鞋面」選擇有彈性、透氣的鞋面材質,減少腳在鞋內的摩擦和擠壓。
❚ 高足弓 (High Arches):
因為高足弓會增加腳底前足掌及後足跟的壓力,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或壓力性骨折,所以在選擇鞋
款上,要挑「緩震性能良好」的跑鞋:
- 「鞋底」選擇有氣墊或厚實的泡棉。
- 「鞋墊」選擇上雖然不像扁平足需要那麼多的支撐,但柔軟有彈性是必要的。
- 「鞋面」選擇透氣性良好的材質,讓跑步過程中,腳保持乾爽和舒適。
❚ 正常足弓:大多數跑鞋都適合,但還是要根據個人習慣及其他需求選擇。
2. 步態分析
❚ 過度內旋 (prona.on):相當於扁平足,壓力集中在足弓內側,需要內側支撐性較強的跑鞋來矯正
步態。
❚ 過度外旋 (Supina.on):相當於高弓足,壓力集中在足弓外側,建議選擇提供較多緩震功能的跑
鞋,以避免過大的衝擊力。
❚ 正常步態:可選擇舒適的一般跑鞋。
3. 跑步的場地
❚ 公路跑:鞋底需要有良好的緩震和抓地力,但不需要過於厚重。一般公路跑鞋較輕量化,適合長
距離。
❚ 越野跑:鞋底抓地力必須更強,以應對不平整的地面,並且需要更好的支撐和防護性。
❚ 室內跑步機:鞋子的重量和緩震功能相對重要,但不需要太強的抓地性能。
4. 緩震與支撐
❚ 緩震性能:根據個人的體重、跑步距離和速度選擇不同程度的緩震性能。長距離跑步或體重大者
應選擇具有較佳緩震的鞋款。
❚ 支撐性:對於需要穩定性的跑者來說,選擇支撐性好的跑鞋有助於防止受傷。
5. 鞋子的重量
❚ 輕量化跑鞋:適合競速或日常訓練,減少跑步時的負擔。
❚ 厚底或重型跑鞋:適合需要額外緩震或支撐的跑者,但較重的鞋子可能會影響跑步速度。
6. 鞋子的尺碼
❚ 前掌空間:確保鞋前掌有足夠的空間,避免跑步時腳趾摩擦造成的水泡或趾甲受傷。
❚ 鞋跟穩定性:後跟應穩定不滑動,避免跑步時鞋跟與鞋子摩擦過多,造成磨損或受傷。
選擇適合的跑鞋能提升跑步體驗並減少受傷風險,建議試穿多款並考慮以上因素來找到最符合自己
需求的鞋款。
更多與跑步運動傷害與預防相關資訊,請上「適采復健科診所 新竹竹科」粉專。
想了解更多,請上「樂智康復健醫療集團合作院所」官網。
作者:適采聯合診所 物理治療師 曾威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