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精準治療 重返球場榮耀再現
忽略輕微問題 導致慢性病變
運動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無論是在球場上奔馳,揮灑汗水與隊友們衝鋒陷陣或是沈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與自己的呼吸起伏為伍都具有極大的魅力,也因此往往使人樂此不疲。然而,有許多的骨關節和軟組織傷害也容易在經年累月的傷害或在急性的外力下發生,導致疼痛失能。尤其若是有活動範圍缺陷,穩定度不足,肌力不足或是運動技巧不佳讓身體處於生物力學劣勢的情況之下,更容易會有運動傷害的產生。
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了肌腱炎、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關節內結構受損。根據統計,尤其下肢的傷害更是佔了所有運動傷害的77%。雖然大部分的運動傷害都屬於輕微,但是疼痛的問題會導致運動活動的參與下降。而且,這些傷害若沒有及時處理,有可能會衍伸出慢性肌腱病變或是結構不穩定的問題,導致慢性疼痛的產生,降低生活品質。
超音波搭配動態檢查以及導引 復健新利器
詳細的病史詢問和了解受傷機轉往往可以將診斷導向正確的方向。理學檢查則可以快速的提供醫師定位受損的結構。然而,有些病兆在急性期時會因為疼痛或腫脹限制理學檢查鑑別能力。這時候,超音波就是復健科醫師一個非常好的利器,因為超音波具有即時,無輻射線,可搭配動態檢查和導引治療的優點,因而被復健科醫師廣泛使用,搭配X光和核磁共振的檢查,復健科醫師能夠來辨別更深層構造的傷害範圍和程度,以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式。
運動傷害的治療原則
在急性期,症狀的緩解是治療的主軸,復健科能夠提供藥物緩解症狀或是局部的儀器治療,例如電療,冷熱療,超音波或是低能量雷射治療。這些治療都能夠提供立即的疼痛緩解,消除腫脹,增進局部循環,降低不適當的過度發炎反應。
個人化精準醫療 直搗病灶
然而初步的儀器治療和輔具使用往往只能緩解部分的症狀,對於較嚴重的運動傷害所造成的失能和疼痛問題往往需要其他更進階的治療選項。因此,若病患選擇不接受手術治療,或是並非手術治療的適當人選時,超音波的引導注射治療就是可以考慮的治療方式。例如像是利用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到受損組織鬆弛部位和周圍負責局部穩定度的結構進行增生治療,或是利用自體血小板豐富血漿或是羊膜基質注射到受損部位促進組織新生都是可以嘗試的。對於不敢接受針劑治療的族群,也可以考慮像是高能量雷射或是來修復受損的組織並回復原本的組織特性。
輔以物理治療 逐漸回歸運動場
除此之外,適時的轉介至專業的物理徒手治療和一對一運動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患者能夠循序漸進回到正常的活動角度,並給予適宜的運動訓練和本體感覺訓練讓受傷的膝蓋能夠逐漸從承重到對抗阻力,然後慢慢回歸運動場上進行活動。另外,近來也有研究指出對於軟組織受傷後給予適當的壓力能夠讓這些組織復原得更好,也讓新生的組織品質提升避免慢性疼痛的產生。